导言:
醴陵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从新石器时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陶瓷是醴陵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无数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以及当代的彩釉陶、美术陶、精陶等品种,展示了醴陵的风采和凸现了中国瓷谷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它始终是醴陵对外宣传的“窗口”和走向世界的“名片。
【醴陵窑陶瓷博物官】
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陶瓷博物馆,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1.
中国醴陵窑陶瓷博物馆积极发挥了展示、传播保护、研究的功能,多次承办了国内外的大型陶瓷艺术创作活动,接待了无数的国内外重要来宾。作为醴陵釉下五彩重要的文化载体,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中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醴陵窑陶瓷博物馆,从建国初期设立的陶瓷陈列室发展而来,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三千多平方米。馆区依山而建、气势宏伟,集陈列、研究、展览、旅游、购物和陶艺学术交流于一体。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博物馆,在这里能感受到历代陶瓷艺术创造的伟大和传统陶瓷艺术的光辉,能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陶瓷艺术发展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了解到历代艺人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创作方法并得到借鉴和启发。。
2. 中国醴陵窑陶瓷博物馆
【发展中期:远涉重洋 走向世界】
馆内藏品系统地反映了醴陵陶瓷发展演进的轨迹,各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陶瓷制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常年陈列的8000余件陶瓷产品,展示了当今灿烂的醴陵陶瓷文化和巧夺天工的制陶艺术。全馆分设了古陶,名人名作、釉下彩、精陶、美彩陶、均陶、青瓷、工业卫生陶及世界陶瓷、国内陶瓷等十六个展厅。在古陶馆,分时期以资料为主陈列了本市区域内出土的汉代印文硬陶,两晋青瓷、宋代釉下彩、明清堆花等古代陶瓷珍品,展现了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清代釉下彩《黑衣回纹瓶》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珍藏着艺术家们的稀世佳作的名人名作馆,以及被誉为五朵金花的釉下彩、均陶、青瓷、精陶、美陶展厅仿佛置身于陶瓷艺术的海洋,那质朴的釉下彩、端庄的均陶、典雅的釉下五彩瓷、绚丽的精陶,别致的美陶,丰姿卓越,群芳争艳。。
改革开放以来,醴陵窑陶瓷博物馆以崭新的姿态和焕然一新的面貌,接待了无数批海内外宾朋,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来视察并题词,凡来醴陵窑者必到陶瓷博物馆,以此领略陶都风采。著名书画大师邓文科高龄之际挥毫赞誉“中国醴陵、瓷彩天下”。[1]
。
3. 中国醴陵窑陶瓷博物馆
【历史性转变:获得“国瓷”美誉】
醴陵窑是釉下五彩的发源地,醴陵窑陶瓷博物馆则是陶瓷艺术的殿堂,也是湖南省的重要对外窗口之一。馆内设有釉下五彩的研究所、古陶瓷研究所、以及十多个陶艺工作室,以中国美术大师丁华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创作设计人员每年都有相当的佳作问世,受到世人关注。每年国内外的来宾有数十万人次之多,为宏扬祖国陶瓷文化,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扩大交往,促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醴陵窑陶瓷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使我们的博物馆放射着灿烂的光彩。瞻望未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在崭新的历史时期,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新的贡献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醴陵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物质文明史,而醴陵窑釉下五彩瓷陶瓷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辉煌的陶文化发展史。尤其从明清时期开始,醴陵窑釉下五彩瓷的盛起与均釉陶器的成熟,大批文人的参与和具有文化特征的产品使醴陵窑釉下五彩瓷以独特风貌蕴育了它釉下五彩瓷的地位。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在制造生活用品时不仅仅满足了实用,同时本能地追求起造型的平衡、色彩和装饰的美观,追求悦目的并具文化气息的感官效果,开始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釉下五彩瓷陶器的特征令人感到质朴和温馨,更符合心理的接受。紫砂器古朴端庄的造型,书法、绘画、金古的揉合,以及均釉陶器的深沉大度和雍容高雅的造型和堆花装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醴陵窑釉下五彩瓷陶瓷品种,是这种形式的延续和升华。
醴陵作为中国南方的瓷都,素有“齐风陶韵,当代国窑”之美誉,而中国陶瓷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的专业陶瓷馆,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销售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陶瓷博物馆,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陶瓷第一馆。中国醴陵窑陶瓷馆设在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展览馆三楼,展示面积4000多平方米[1]
。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陶瓷博物馆之一。醴陵窑展示了从发源地历史、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