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祖祀虽远,我辈虽愚,亦不应忘却集体的记忆,不应忘却文明的传承。为唤醒普世的记忆,格古收藏每日一篇小文,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影响身边的人做起,溯古求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利益众生。传播文化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传承文明需要大家共襄善举。与有心有识之同道共勉,敬请关注与分享!。
醴陵窑,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由于醴陵瓷土资源的优良、丰富,从事制陶业人员日益增多,不断改进烧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名窑历史
1905年,清政府官员,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和清大学士醴陵人文俊铎拟就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醴陵创办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改良醴陵瓷业。次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醴陵瓷器开始由土瓷向精瓷转变。
光绪末年,釉下五彩手绘成功地用于瓷画的绘制,色彩缤纷,晶莹润泽,清雅明快,风貌别具一格,引起中外人士关注。1909年至1915年先后四次参加国内外赛会,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郎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均获得金牌奖的“扁豆双禽瓶”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二、经历
据传,熊希龄曾亲自携醴陵细瓷入京贡呈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以金牌赏之。至此,朝野中外都承认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成功,举国若狂,风靡一时。但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后虽稍恢复,但由于国乱或国民贫穷,精细釉下彩瓷质优价高难被人接受,已属惨淡经营。1930年前后,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产。
为弘扬中国传统经典釉下五彩陶瓷文化,1956年,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醴陵瓷业总公司,拔款800万元建成醴陵窑。恢复并扩大了釉下五彩瓷的生产。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厂家。
  三、五彩国瓷
醴陵窑因其浓厚的官府背景与渊源,被人们誉为“官窑”。特别是解放后具有浓烈政治色彩的辉煌经历和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和神圣感,被称为当代“官窑”“国瓷”。2003年9月,李铁映在参观群力瓷厂后欣然题名“醴陵窑”。
醴陵釉下五彩从开创到兴盛,到衰败,再到恢复,到获得“醴陵窑”美誉,充分显示了制瓷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釉下五彩瓷其独特的工艺和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1. 艺术风格
釉下彩出现于唐代,湖南长沙窑有釉下褐彩、釉下绿彩等品种,以宋代的釉下黑彩、元明以来的青花和釉里红都属于釉下彩。但这些品种都是单彩双彩,表现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色,且每一种颜色又有不同的品类,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据不同题材,既可古朴典雅,又可鲜丽浓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特有的色泽,使瓷器具有清丽明艳的独有风格。
醴陵釉下五彩瓷初创时画师都是具有相当功力的中国画家,线条圆劲老辣,构图简洁洗练,其基本画法是双勾分水或称双勾填彩,纹饰造型简练,结构严谨。民国初期的作品,纹饰以写实的花卉禽鸟为主,绘制时多作平面处理,显得舒展而纯净,具有逻辑美的次序感和强烈的装饰性,在艳丽明快的釉彩配合下,表现出现代装饰画风格。也有些取法西洋画法,作品色彩浓艳,光感强烈,与油画相似。经过几代画师的努力,绘画技法有了很大发展,五彩山水、五彩人物、五彩花鸟和各种变形的五彩图案都有相当娴熟的绘画技法,丰富了艺术语言,提高了表现能力,满足了现代人们的需求。
2. 制作工艺
醴陵釉下五彩瓷采用“三烧制”法,先素烧,再扣烧,最后本烧,烧成温度高达1380度至1420度。产品釉面光洁细腻,轻薄透明,质地精良,真正达到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境界;同时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永不褪色的优点,加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工艺美术价值,成为人们理想的收藏对象。
2005年初,在原群力瓷厂基础上组建的湖南醴陵醴陵窑瓷业有限公司成立,专业生产经营醴陵釉下五彩手绘礼品瓷。公司以继承、弘扬和创新的理念为指导,以创建一流的釉下五彩瓷生产经营企业为目的,以丰富、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为使命,正不断丰富“醴陵窑”的内涵,提升“醴陵窑”的品质,塑造至尊之美、大雅之藏的品牌形象。
  四、瓷业发展地位
湖南瓷器的历史,湖南釉下五彩瓷器的发展。是从1903年开始,跟洋务运动有关系。熊希龄创办洋务运动的时候。兴办民族工业,当时,请的有景德镇的画工还请了日本老师。而且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在这种形式之下,然后利用湖南本地的原料。因为湖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盛产瓷器的特别良好的土质。利用它们的原料创出了,釉下五彩瓷器。而且在当年几次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得了金奖。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之瑰宝。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民族工业已经是一蹶不振。在这种形式下,当时传到国内是举国欢腾。所以醴陵一下名扬天下,被称为中国的第二瓷都。
古老的瓷器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今,以瓷闻名的城市,除景德镇外,醴陵恐怕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醴陵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让世人惊艳于醴陵瓷器的精美工艺的几段历史,在醴陵有口皆碑:1906年,醴陵陶瓷实现由粗瓷向细瓷的历史性转变,一年后发明釉下五彩瓷。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瓶一举拿下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蜚声中外。上个世纪70年代进入红色官窑时代,显赫而神秘。群力承担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机关烧制瓷器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58年,就开始为毛泽东生产胜利杯等生活用具,先后达1500余件;1959年,国庆十周年为首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生产专用瓷;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为人民大会堂生产国宴用瓷;1974年为毛泽东秘密设计制作专用瓷,即“毛瓷”,比当年的毛主席用瓷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珍品中的极品。二十世界最荣耀的中国名瓷,被誉为陶瓷艺术皇冠上的明珠;1978年为邓小平制作赠日本裕仁天皇的文具;1986年为邓小平制作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彩盘;1998年为江泽民制作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红山茶咖啡具;2001年再制“毛瓷”成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2004年为政治局常委制作“常委杯”。随着醴瓷走进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钓鱼台、联合国大厦等国家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精美礼品馈赠外国元首。
环保原料, 专业工艺流程, 釉下五彩手绘, 高品质的服务, 创新的设计理念, 更严格的产品检测
定制热线:0731-23451915